语言的突破›第2章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猪猪侠的笨老婆 2022-06-12

全力以赴、充满自信与口吐莲花的说话能力对你是极其重要的。想想这种能力对你结交朋友以及在社交上的重要性;想想你因此而大大增强了自己服务于他人、社会的能力;想想这种能力对你的事业所造成的影响……简言之,它将为你未来领导他人和个人成功铺平道路。 《演讲季刊》上刊登了一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艾林先生的文章,题为“演讲与领导在事业上的关系”。他说:“在商业领域的历史中,不少人是凭借讲坛上的杰出表现而承蒙器重的。许多年前,有位堪萨斯州一个小分行的主管,在做了一场精彩无比的演讲之后,今天已成为了我们的副总裁,负责业务的拓展。” 从容不迫地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能力将使你前途无量。有一位毕业的学员亨利·伯莱斯通,他是美国西弗公司的总裁。他深有感触地说:“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且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是那些往上爬的人们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想一想,当你信心十足地起身与听众共享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时,那是多么令人满足和舒畅呀!我曾几度环球旅行,但是凭借语言的力量征服全场听众的那种快乐和愉悦,是很少有别的事情可以替代的。在那种场合下,你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之感。有个毕业的学员说:“开始说话前两分钟,我宁可挨鞭子,也开不了口;可是说到临结束前两分钟时,我又宁可被枪毙也不愿停下来。” 现在就请你开始想象自己面对着很多听众,想象你自己正满怀信心、迈步向前,听听你开讲后全场的那种鸦雀无声;感觉感觉在你激昂陈词之际听众的那种全神贯注;感受感受你离开讲台时那热烈掌声的温馨;听听聚会结束后部分听众对你的大加赞赏……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写下四句话。这四句话,很可能对你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四句话,是阿里巴巴勇探宝穴的开门口诀: 如果你对某个目标足够

当有人问萧伯纳,他是如何学得声势夺人地当众演讲的,他答道:“我是用自己学会溜冰的方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年轻时,萧伯纳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常常在外面走上20分钟或更多时间,最后才壮起胆子去敲他人的门。他承认:“很少有人像我这样因为单纯的胆小而痛苦,或极度地为它感到羞耻。” 后来,他无意间用了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来克服自己的羞怯、胆小和恐惧。他决心把自己的弱点变成最强劲的资产。他加入了一个辩论学会。伦敦一有公众讨论的聚会,他就会参加。萧伯纳全心投入社会运动,并四处为该运动进行演讲。结果他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信心、最出色的演讲家之一。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说话的机会随处皆有,不妨参加任何组织,志愿从事那些需要你讲话的职务。在公众聚会里站起身,使自己出个头,即使只是附议也好。开会时,千万别去敬陪末座。尽量去说话!使自己有机会活跃地参加各种聚会。你只要往自己周围望望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事业,甚至社区里的活动能够离得开向前迈步、开口说话。除非你说话,不停地说,否则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进步。 充分准备,培养自信心 “卡耐基先生,5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表演的一家饭店。当我来到会场门口时,就停住了。我心里明白,只要走进这个房间,参加了你的培训班,早晚都得对着他人演讲一番。想到这些,我的手就僵在门柄上了。我没有勇气走进去,最后只好转身离开了饭店。 要是我早知道您能教会人们轻而易举地克服恐惧——那种面对听众就会瘫软的恐惧,我就不会白白错过那次机会,从而失去5年的大好时光了。” 如此坦诚相告的人,他并不是隔着桌子与我闲话家常,而是在一个大约有200人的讨论会上。这是我在纽约市举行的一个训练班的毕业生聚会上。在他说话时,我特别被他的仪态和自信所吸引。我想,他一定能凭着自己新学到的表达技巧和由此增强的信心而使他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身为他的老师,我很高兴他已经能够在面对恐惧时迎头予以痛击了。我甚至忍不住地想,他要是在5年或10年之前便已经战胜恐惧,那他现在不知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又会有多么快乐! 爱默生说:“与世上任何事物相比,恐惧更能击溃人类。”我真的能体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感谢上帝,使我此生能将这些人从恐惧中挽救过来。1912年我开始授课时,根本不知道这些训练会成为帮助人们消除恐惧与自卑感的良方。那时,我发现,学习当众说话是一种天生的方法,可以让人克服不安,并且建立起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使我们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 多年来,通过训练人们当众说话,我已经找到了很多办法和手段,以帮助你很快地克服在上台后和面对他人时所感到的恐惧,并在经过短短数周的训练之后就会产生信心。 当众说话的本质 并不是只有你自己才有当众说话的恐惧感,事实证明这是人所共有的弱点。对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演讲课中80%~90%的学生在上课之初都会感受到上台的恐惧。我也相信,在我的成人班里,在课程刚开始时,学员登台时感到恐惧的比例比这还要高,几乎达到100%。 其实,登台时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感反而会有一定好处,我们天生就有能力应付客观环境中这种不寻常的挑战。因此,当你注意到自己脉搏加快、呼吸也快起来时,切莫不要紧张。你的身体一向就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时它已经做好准备来应对这种意外状况了。如果这种生理上的预警信号是在某种合理的限度内进行的,那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来说,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许多职业演讲者都曾郑重地告诉我,他们从来就没有完全消除掉登台时的恐惧感。在他们开讲之前,总会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心理在说出开头的几句话时仍会延续,但经过一会儿的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状态了。宁愿做赛马,也不做驮马,这正是这些演讲家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读过杰出的演讲家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格恩克服恐惧的故事之后,我一直把它当成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他说,他自己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5分钟的演讲,就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他写道: “随着演讲日子的临近,我会真的生起病来。只要一想到要做那件可怕的事情,血就直往脑门上冲,两颊烧得难受。我不得不到学校后面去,将脸颊贴在冰凉的砖墙上,以设法减少汹涌而来的潮红。读大学时也是这样。 有一次,我刚刚小心地背下一篇演讲词的开头:‘亚当斯与杰弗逊已经过世。’但当我面对听众时,我的脑袋里突然一阵轰轰然,几乎不知置身何处。我还是勉强挤出了开场白。但是除了蹦出‘亚当斯与杰弗逊已经过世’以外,我再也说不出任何别的词句了。只好向人们鞠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只好十分凝重地走回座位。至此,校长只好站起来打圆场:‘唔,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十分震惊,不过事已至此,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下来便是一片哗然的笑声。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想以死来解脱。在那场演讲之后,我病了数日。 有了那次经历之后,活在这个世上,我最不敢期待的,便是成为一名大众演讲家了。” 他离开大学1年后,住在了丹佛。1896年的政治运动,他在激烈地争执有关“自由银币铸造”的问题。一天,当他读到一本小册子中阐述的“自由银币人士”的建议时,他十分愤怒,认为他们承诺空洞,于是便当了手表作为旅费,回到家乡印第安纳州。到了那儿以后,他便自告奋勇地就健全币制的问题发表演讲,听众席上有不少人就是他往日的同学。他在书中写道: “开始时,在大学里演讲亚当斯和杰弗逊的那一幕又掠过我的脑海。我开始感到窒息,说话结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不过,正如戴普常说的那样,在听众的勉励与期待下,我勉强撑过了绪论部分,这一小小的成功使我勇气倍增,继续往下说了下去。我自以为大约说了15分钟的时间,但使我惊奇的是,我竟然已说了一个半小时。 在以后的数年里,我真成了全世界最令人吃惊的人,竟然把当众演讲当成了自己吃饭的本行。” 我对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是最有感触的了。

是的,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终于学会了如何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他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取得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此作为后援。当你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之后,隐藏在你内心的恐惧就会慢慢消除,于是你在处理类似场合时就会游刃有余了。 你应该预料得到,由于你要面对很多人说话,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是很自然的。但是,你应该学会将自己的恐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然后尽力征服它。 即使你登台后的恐惧一发而不可收,造成了你心脏的滞塞、言辞的不畅、肌肉过度痉挛而无法控制,从而严重影响了你说话的效果。你也无须绝望,这种症状对于初学者并非少见。只要你多下工夫,善加控制,就会发现这种上台后的恐惧感,程度很快便会降低到某一限度,过了这一段,你会发现它就是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做准备的适当方式 数年前,在纽约扶轮社午餐会上的主讲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政府官员,大家都拭目以待,期望听他叙说一下部里的工作情形。

当他一站到讲台上,我们就立刻发现,他事前并未作准备。起先,他本想随意作一番即兴演讲的,结果不成。于是他又匆匆忙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但是这些东西显得如此杂乱无章,就像一辆货车所载的碎铁片一样。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中乱翻了一阵,说起话来越发显得尴尬而笨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也变得越发无助,越发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他却继续挣扎着,还时不时说些道歉的话。他寄希望于将笔记理出一点头绪来,同时用颤抖的手举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真是惨不忍睹!他已完全被恐惧所击倒,就因为他对此演讲几乎没有准备。最后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可以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丢脸的演讲家之一了。他发表演讲的方式正像卢梭所说的:他始于不知所云,止于不知所云。 1912年以来,由于职业上的需要,我每年都要评鉴5000次以上的演讲。这些演讲者也给我大大上了一课:只有那些有备而来的演讲者才能获得自信。试想想,当一个人上战场时,如果他携带着有故障的武器,身无半点弹药,还奢谈什么向敌方发起猛攻?林肯说:“我相信,我要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丰富,手段再老到,也无法免于难为情的境地。” 如果你想培养一种自信,何不在你演讲之前就好好做些准备,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呢?丹尼尔·韦伯斯特曾说,未经准备就出现在听众的面前,就像是未穿衣服就跑在大街上一样。 下面我们将提到一些演讲时的具体技巧。 (一)不要逐字地记忆演讲的内容 美国资深新闻评论家H·V·卡腾伯恩,当他还是一名哈佛大学的学生时,就参加过一次演讲竞赛。当时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为了取得演讲成功,他把它逐字记诵,还预讲了数百次。比赛现场,当他在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脑子里就立刻空白一片。岂止是一片空白,里面压根儿就成了漆黑的一片。他顿时吓得不知所措。绝望之下,他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他终于成功了!当评委把一等奖颁给他的时候,他真是吃惊极了。从那天至今,卡腾伯恩便不再读过或背过一篇讲稿。在总结他从事新闻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他只是做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用讲稿。 范斯曾是巴黎波欧艺术学校的一名毕业生,以后成了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多年前,他曾在弗吉尼亚州对来自全美各地的2000多名人寿保险业务员发表演讲。那时,他从事人寿保险行业其实才两年,尽管时间不长,却相当成功,所以主持人安排他做一个20分钟的演讲。 得知这一安排,范斯欢喜异常,他觉得这是一次提高自己身价的好机会。为了赢得这一机会,他把讲辞写下来,然后拼命去背,还在镜子面前演练了40个回合。在上台之前,他连每个细节都准备得非常细致——每句台词、每个手势、每个面部表情都恰到好处。他认为自己真是准备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瑕了。 可是,当他站起身要演讲之时,忽然临阵害怕起来。他只说了一句:“我在本计划里的职能是……”之后脑中便一片空茫。慌乱之下,他后退了两步,想要重新开始。可是他的脑子里仍然白茫茫的一片,于是再退后两步,想重新再来。这番表演,他共重复了三次。讲台高有4英尺,后边没有栏杆,讲台和墙之间隔有5英尺宽。所以,当他第四度朝后退时,便仰后摔下了讲台,消失到隔缝里去了。听众哄然大笑,有个人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跌出椅子,滚到了走道上。一家保险公司的头头闹出这等滑稽表演,可谓空前绝后。可笑的是,观众以为这是一段为了助兴而有意安排的插曲。 可是演讲者本人——范斯·布斯勒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他亲口对我说,那是他一生当中最有损颜面的演讲。他觉得羞辱难当,因此还写了辞呈。 好在范斯的上司说服了他,把辞呈给撕掉了,他们帮他重建了自信。范斯在有过这次经历以后,竟神奇般地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说话高手。不过,他再也不背演讲稿了。就让我们以他的经验作为借鉴吧。 (二)预先将自己的意念汇集整理 准备演讲有没有一个恰当的方法呢?有的,而且并不复杂深奥。你只需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曾经教导你有关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汇集由这些经验提炼出来的思想、概念、彻悟等。你要做的真正准备就是要对你的题目加以深思。正如若干年前查尔斯·雷诺·伯朗博士在耶鲁大学所做的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演讲中所说的: “深思你的题目,至其成熟,况味横溢……再把所有这些思想写下,寥寥数语足够表达概念即可……把它们写在纸片上——像这样把资料整理就绪后,这些松散的片断便易于安排和组织了。” 听起来并不难吧?当然不难。你只需付出一点专注和思考便能达到目的。 (三)在朋友面前预讲 当演讲准备得有点眉目后,是否该演习一下呢?是的。这里有个万无一失、简易而又有效的方法:把你选来做演讲的主题用来和朋友及同事进行日常谈话。你不必搬出全套内容,只需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说些类似这样的话:“乔,你知不知道,有一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告诉你吧!”乔可能很愿意听听你的故事。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他的回响,他说不定会有什么有趣的主意,而那恰恰是颇有价值的。他不会知道你是在预演,待你“预演”完毕之后,他或许会说,谈得真痛快。 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也对作家做过类似的忠告: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将你的心得倾诉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并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立下决心,必须成功 你该记得,在第一章里,我们曾提到,你在当众说话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条法则对于这里要阐述的另一项特殊工作——尽量利用机会说出一项成功的经验——依然适用。有三种方法可以奏效: (一)融入自己的题材中 题材选好后,应按照计划进行整理,并在朋友面前“说出来”进行演习。这样的准备还不算完备。你还得让自己相信你的题材深具价值,你还必须具备些曾在历史上激励过人们的态度,那就是——笃信自己的信念。如何使演讲的内容燃起令人信服之火呢?没有其他办法,除了详细探究题材,抓住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外,还需自问,你的演讲将会怎样帮助听众,使他们听过之后深受其益。

(二)不要去想那些令你不安的尴尬场面 举例来说,设想自己会犯文法错误,或讲至中途某处会突然停顿,这就是一种负面的假想,它很可能在你开始之前便会抹杀掉你的信心。开始演讲之前,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集中精神听听别的演讲者说些什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你登台时就不会造成过度的恐惧了。 (三)鼓舞自己 除非怀抱某种远大的目标,并觉得自己在为此而奉献生命,否则任何一位演讲者都会有怀疑自己题材的时刻。他会问自己,题目是否适合,听众是否会感兴趣。他很可能一气之下便把题目改了。遇到这种时候,当消极思想极有可能完全摧毁你的自信时,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激励。用简明、平直的言词跟自己说,你的演讲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跟自己说,你比听众中任何一位都更有资格来做这番特别的演讲,并且,你将全力以赴,把这个问题述说清楚。这种老式的方法管用吗?可能。不过,现代实验心理学家都认为,由自我启发而产生的动机,即使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最有力的刺激之一。 表现得信心十足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写道:“行动似乎显得是紧随于感觉之后的,但事实上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行动受到意念的直接控制。同样,通过制约行动,我们可以间接制约感觉,而它是不受意志直接控制的。 因此,假若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欢乐,那么通往欢乐的最佳的方法便是快快乐乐地坐起、说话,表现得一如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 所以,如果你令人感觉很勇敢,那你就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去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接受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吧!为了培养勇气,当你面对观众时,不妨表现得就像真的很有勇气一般。当然除非你早有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是无用的。如果你对自己所讲的东西了如指掌的话,那就轻松道出便是了,并且在讲话之前做一次深呼吸效果会更好。事实上,面对听众之前,应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杰出的男高音佳恩·雷斯基常说,如果你气充胸臆,可以“席气而坐”,紧张感便自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身体站直,看到听众的眼睛里,然后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好似他们每个人都欠你的钱似的。假想他们欠你的债,假想他们聚在那里要求你宽限还债的时间。这种心理作用对你大有帮助。 如果你怀疑这种理论没有道理,你可以找一位参加过我的训练班的学员问一问,他们早就接纳了我的意见。只消几分钟,他们就能令你改变想法。不如就相信一个美国人的话吧,他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实际上他一度胆小异常,后来花了一段时间训练自己的自我信赖,最终居然成了勇者之最。他便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在自传中写道: “由于自己曾是一个病歪歪而又笨拙的孩子,年轻时,我曾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我不得不艰苦而辛劳地训练自己,这种训练不只是身体,而且还有灵魂和精神。 孩提时期,我在马利奥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印象极为深刻,并时时刻刻将之铭记在心。在这段话里,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主角解说如何保持无畏无惧。他说,起初,临到有所行动时,人人都会害怕,不过他应依循一个法则——驾驭自己,使自己表现得好像无所畏惧。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就会变成事实,而他只不过是通过练习一种无畏的精神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惧的勇士。 这便是我据以训练自己的理论。刚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野马到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总是表现得好似不怕的样子,渐渐地我便停止了害怕。其实,每个人要是愿意,也能像我一样。”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人品俱佳,会发现自己一旦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便使他们脱胎换骨,实现一种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 有效说话的最简单方法 我白天很少看电视,但有个朋友要我看一个专为家庭主妇开设的栏目。栏目的收视率很高。这位朋友非得让我看,因为他认为参与该节目的观众一定会引起我的兴趣。事实的确如此!我收看了几次,这个节目就打动了我,并且我很欣赏主持人的一种做法:他能够请观众发表谈话。他们说话的方式也颇能引起我的注意。这些人显然都不是职业演讲家,他们从未接受过有关沟通艺术的训练,其中有些人文法很差,可是他们都很有趣。他们开始说话时,似乎都没有上镜头时的恐惧,而且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当然知晓其中的缘由,而且我在自己的训练班里采取这种技巧已经多年。这些单纯而平常的人们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他们谈论的是自己,自己的那些难为情的时刻,最美好的回忆,或是如何遇见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他们压根儿没想到什么绪论、正文和结论,他们也不关心什么用字遣词或语法结构等。但是他们却能获得观众的欣赏——完全倾注于他们所要说的事情。我以为,学习当众说话有三个法则,那就是:说自己的经历或研究过的事情;对自己的题材确有热忱;激起听众对演讲产生共鸣。 说自己的经历或研究过的事 前面说到的那些人谈论自身的故事,使得那个电视节目如此有趣。因为他们是在谈论自己亲身的经历,他们谈的都是自己知道的事。 若干年前,训练班的教师们在芝加哥的希尔顿饭店开会。会上,一位学员这样开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是人类字典中最伟大的思想。没有自由,生命便无法存活。试想,如果人的行动自由处处受到限制,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一说到这儿,他的老师便明智地请他停止,并问他何以相信自己所言。老师问他是否有什么证明或亲身遭遇可以支持他刚才所说的内容。于是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撼人心弦的故事。 他曾是一名法国的地下斗士。他告诉我们他与家人在纳粹统治下所遭受的屈辱。他以鲜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逃过秘密警察并最后来到美国的。他是这样结束自己的讲话的:

“今天,我沿着密歇根街来到这家饭店,我能随意地自由来去。我经过一位警察的身边,他并不注意我。我走进饭店,也无须出示身份证。等会议结束后,我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前往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请相信,自由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 他话音未落就获得了全场观众的起立与热烈鼓掌。 (一)讲述生命对自己的启示 诉说生命启示的演讲者,绝不会吸引不到听众。我从经验中得知,很不容易让演讲者接受这个观点——他们避免使用个人经验,以为这样太琐碎、太有局限性。他们宁愿上天下地去扯些一般性的概念及哲学原理。可悲的是,那里空气稀薄,凡夫俗子无法呼吸。人们都会

准备演讲并不只是写些机械化的文字在纸上,或者背诵一连串的字句。它也不是从匆未读过的报纸杂志里抽取第二手的意见。它是在自己的脑海及心灵里深掘,并将生命贮藏在那里的重要信念提取出来。不必怀疑材料是否在那里,它当然在那里,积存丰富,等你去发掘。不要因为这样的题材太私人化、太轻微,听众不会喜欢听而不屑一顾。其实这样的演讲才能使我快乐,使我感动,比我听过的许多职业演讲家的演讲更让我快乐,也更让我感动。 唯有谈自己熟悉的事情,利用自己热衷的题材,才能快速、轻易地学会当众说话。 对选择的题材充满热忱 并非所有你我有资格谈论的题目才会激起我们的兴趣。譬如说,我是“自己动手”型的人,我确实够格谈谈如何去洗盘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我就是对这个题目热衷不起来,而且事实上,我根本想都不愿去想这些事。可是,我却听过家庭主妇们——也就是家庭主管们,把这个题目说得棒极了。她们心里或者对永远洗不完的盘子有股怒火,或者发现了新的方法可以处理这一恼人的家务。不管怎样,她们对这个题材来劲极了,因此她们可以就洗盘子的话题说得头头是道。 这里有个问题,即你以为合适的题目,是否适合当众讨论。假设有人站起来直言反对你的观点,你是否会信心十足、热烈激昂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你会,你的题目就对了。 1926年,我曾到瑞士的日内瓦参观国际联盟第七次大会的会场,事后做下了笔记。最近,我无意间又看到这些笔记。以下是其中一段: “在三四个死气沉沉的演讲者读过自己的手稿之后,加拿大的乔治·费斯特爵士上台发言。我注意到他并未携带任何纸张或字条,不禁大为欣赏。他常常做些手势,他心无杂念,全心放在所要说的事情上。有些东西他非常想要让听众了解。他热切地想要将自己心中所固有的某些信念传达给听众,这种情形澄明可见,一如窗外的日内瓦湖。我在教学上一直倡议的那些法则,在那番演讲里完美地展示无遗。” 我常会想起乔治爵士的演讲,他真诚、热心。唯有对所选的题目是真心所感、真心所想时,这种诚意才会完全显露。费希尔·卜辛主教是美国最具震撼力的演讲家,他从早年生活中学到了这一课。他在《此生不虚》一书里写道: “我被选出参加学院里的辩论比赛。在圣母玛丽亚辩论的前一晚,我们的辩论教授把我喊到办公室里责骂。 ‘你真是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讲者比你更差劲!’ ‘那,’我说,想替自己辩解,‘我既是这样一个饭桶,干吗还挑我参加辩论队?’ ‘因为,’他答道,‘你会思想,而不是你会讲。到那个角落里去,从讲辞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我把一段话反反复复地说了一个钟头,最后,他说:‘看出其中的错误了吧?’‘没有。’于是再来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了。最后,我精疲力竭。他说,‘还看不出错在哪里吗?’ 由于天生反应快,过了这两个半小时,我懂了。我说:‘看出来了,我没有诚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说得没有真情真意。’” 就这样,辛主教学得了永志不忘的一课——把自己融入演讲中。因此他开始使自己对自己的题材热心起来。直到这时,博学的教授才说:“现在你可以讲了!” 如果我们班上有学员说:“我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我过着一种平凡单调的生活。”我们受过训练的老师便会问他,闲暇时他都做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去看电影,有人去打保龄球,有人则种植玫瑰花。还有一位学员告诉老师说,他收集有关火柴的书籍。当老师继续问关于他的不寻常的嗜好时,他渐渐开始打起精神来了。一会儿,他便指手画脚地描述起自己储存收藏品的小房间来。他告诉老师,他几乎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火柴书籍。等他对自己最喜爱的话题兴奋起来后,老师打断他:“为什么不对我们说说这个题目呢?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说,他从来没想到还会有人对这件事感兴趣!这个人穷尽多年的精力追求一项嗜好,几乎已成了一种狂热,而他却否定它的价值,认为不值一谈。老师恳切地告诉他,测试一项题材的趣味价值,唯一的方法,是问自己对它多感兴趣。于是,他以收藏家的姿态大谈了一个晚上。后来我听说,他还前往各种午餐俱乐部去演讲有关收集火柴书籍的情形,并因此获得了地方人士的推崇。 欲想迅速而轻易地学会当众说话,上例正好说明了第二条原则。 激发听众与你产生共鸣 凡是演讲情况皆由三个要素构成:演讲者、演讲词(内容)以及听众。本章的前两条法则都是讨论演讲者和演讲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谈到演讲时的情形。唯有演讲者使自己的演讲与活生生的听众发生关联之后,演讲的情况才真正形成。演讲也许准备周详,也许是关于演讲者所热衷的话题。然而要真正地完全成功,还有另一个因素要考虑:他必须使听者觉得他所要说得很重要;他不只是要对自己的话题充满热情,还得把这种热情传给听众。历史上著名的雄辩家都具有这样的“老王卖瓜”之术,或者是传播福音术。你爱怎么叫就怎么叫,绝对错不了。高明的演讲者热切地希望听众能够感觉到他所感受到的东西,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苦。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明白自己演讲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它要由听众的大脑和心灵去决定。 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我为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训练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人特别无法和听众沟通。为了帮助他,我们采取的第一步是使他的大脑和心思对自己的话题燃起热火。我告诉他,自己到一边去把题目再三思考,一定要使自己产生热诚。我要他牢记:纽约的“遗嘱认证法庭纪录”显示,85%的人过世时,身后都未留下分文,有3.3%的人留下1万美元或更多的钱财;他要时常想着,他不是求人施恩,或是求人做些经济无法负担的事,他要这般对自己说:“我是替这些人准备,使他们老年得以衣食无缺,舒适无忧,并留给妻儿安全的保障。”我要他记住,他是出去从事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服务。 他思前想后,把这些事实考虑以后,终于使它们在脑海里燃烧起来。他唤起了自己的兴趣,激发了自己的热心,并感到自己确实身负重大使命。于是他开始外出演讲,那传递他的信念的词句赢来了一阵阵回响,他将节俭的好处与听众一起分享,因为他渴望帮助人。他不再只是个脑子里装着一些事实的演讲者,他成了一名传教士,努力使人们信奉具有价值的信仰。

免责声明:世链矿业网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矿业网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分享文章:

  • 微信扫一扫
    语言的突破›第2章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